上海博物馆门口的石刻
坐落于人民广场的上海博物馆,除了因外形建筑方形基座与圆形出跳相结合,具有中国古代“天圆地方”之寓意而被人熟知,南门二侧的八座神兽石刻也是一道靓丽风采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石刻原型——上海博物馆藏古代雕塑
老馆长马承源先生巧运静思,从数百件馆藏汉唐石刻中精选出8件作品,并邀请著名雕塑家陈古魁先生加以放大做成模样,然后再由雕塑之乡河北曲阳的石匠依样打制,从上博人民广场馆舍建成算起,八位神兽驻守上海博物馆南大门已有二十余载。
文创石狮子摆件
天禄辟邪,似狮带翼,似鹿长尾;六头巨狮,万兽之王,呼啸天地。八尊神兽石像,古拙遒劲,神态各异,此番又化为精灵,为你守护案头。
汉代雕塑艺术风格博大明快,两只仿汉辟邪就模仿了其古朴、持重、深沉的风韵。一只身类虎豹,头似狮子,顶有鹿角,另一只背上刻有麟甲,四足如虎爪,盘成圆卷的长尾则似牛尾。
它们的背上都有似翼的翅膀,身姿挺拔雄健,形态端庄威严,给人浑厚有力的感觉,展现着古人奇妙的想象力。
而魏晋南北朝时期,艺术形式动态活跃、造型丰富,作品以简练的刀法,表现出流畅明快的线条,给人以活跃的动态之感。如这只仿北魏咬兽伏狮,拱背作蹲伏状,口中衔着一只小兽,将狮子威风刻画得淋漓尽致。
与此相对的仿南朝梁石蹲狮则表现了狮子的另一种样貌:它呈蹲坐状,狮发自然向后披,胸前挂有悬铃,左足抚小狮,小狮朝内依靠在母狮怀里,给人以安详、恬静的感觉。
在中国雕塑的发展中,经由隋代的过渡,到唐代已达到最完备、最丰富的盛期,此时的神兽造型,雕刻玲珑精致,狮子多呈昂首挺胸、前肢撑地的踞蹲状,也不乏一些极具特色的多姿多彩的生动造型。
长按进入上海博物馆微店
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
上博meta少年
当时光缓缓走向现代,走向未来,在时间的长河里已屹立数千年的神兽们,又演绎起了新的角色,它们化身上博meta少年,成为上博登陆数字世界,探索广阔未知的元宇宙世界的引航者。
慧眼千里,明辨真假是非
耳闻八方,倾听万物律动
去伪存真,追寻世间真理
心随意动,探索心之所向
meta少年,
邀请您一同探索上博元宇宙!
长按进入海上博物平台
更多信息请关注
海上博物、上博文创、上博文创微店等官方平台
•上海博物馆•
供稿丨文创中心
初审丨冯炜、石维尘
终审丨汤世芬
上观号作者:上海博物馆
下一篇:最后一页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海峡空净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0 联系邮箱:396 029 142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