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行业热点 >

当前关注:【那年那月】儿时过年的记忆

来源:新浪陕西    时间:2023-02-02 15:50:46

讲述鲜为人知的西安

文/操场巷遗少

小时候,大年初一是过年最为期盼的一天,也是新年的开端。


(资料图)

一大早,早早起床,脸洗得特别干净,抹上雪花膏,穿上新衣服后,像换了个人似的。匆匆忙忙给爸爸妈妈拜年,鞠躬的同时嘴里说着“爸爸新年好!妈妈新年好!”,然后眼巴巴地等着爸妈发“压岁钱”。“压岁钱”也就一毛钱,用一张皱巴巴的红纸包着,接过红包的那一刻,仿佛收到了100元,心情一下子爽朗起来。快速取出钱,小心翼翼地装进上衣口袋,围着炉子等着妈妈煮饺子。

那时,家里的炉子是用一只铁皮桶做的,烧煤炭和煤饼,只要捅开上火很快。不消一刻,一锅饺子全都浮在上面,妈妈一口气捞了三四盘,我急不可待地夹起饺子就吃。妈妈说,吃过年饺子不能囫囵个儿吞,要细嚼慢咽,因为一锅里面有一只饺子里包有硬币,谁吃到这枚硬币,就有福气,就是这年的“福星”,于是我便小心翼翼起来。吃了半天还是吃不到福币,姐姐们为让父母高兴,悄悄用筷子戳饺子,碰到硬物后悄悄放在我的盘子里。我吃出了硬币,拿给妈妈看,她高兴得说:“还是俺家连源有福”,姐姐们也附和着,屋里笑声阵阵。再后来,妈妈看出破绽,索性不言不语多包几个,落得个皆大欢喜。

吃完饺子一抹嘴,失急忙慌地和小伙伴们一起挨家拜年,这也是大年初一的“重头戏”。

拜年也有讲究,妈妈曾告诉我,给邻居拜年,要先给亡故的老人磕头,这是孝道,然后给长辈拜年,要说吉利话。所以,小伙伴们一进门异口同声道:“叔、婶,我们来给爷爷奶奶拜年了!”随后,扑通、扑通地跪下一片,跪在桌前的地上或棉垫、或麻袋片,后边的干脆跪在地上,大家自顾自各磕三个头,完成礼数;起身后,一边拍打膝盖上的土,一边附和着又给叔、婶鞠躬,嘴里程序一般脱口而出“新年好!”,随后等着老人赏赐。一般家庭,老人抓一把水果糖挨个发几个,再抓一把瓜子表示诚意,收到糖果后,我们便屁颠、屁颠地跑开。

出来后,大家一起亮宝贝,看看各自都收到了什么糖。水果糖最普通,不足为奇,偶有一二颗上海的“大白兔”奶糖便是奇珍,有嘴馋的不惜拿4颗水果糖换半个“大白兔”,在分糖时比对好,用牙咬开,馋坏了一旁的人。如果有人收了有鱼、兔、鸟形的水果糖,也会引来一众惊羡。

一条巷子里,每家收入多寡不一,拜年中,条件好一点的家庭,给了水果糖后还会再给一个麻叶,算意外收获了。出了门,没成色的小伙伴们你一口、我一口吃得格外香,连渣都不剩!

还有更刺激的,遇到五服里的亲戚,或父母的同事,拜了年后会意外收到5分或一毛“压岁钱”,每当此时,兴奋无以言表,这些零钱汇聚后,很快变成一鞭鞭鞭炮。

当然,拜年中,有些家庭或有意晚起,或早早外出,无年可拜,急得小伙伴们抓耳挠腮,无计可施。还有拜了年颗粒无收的,令人沮丧。紧张、刺激、跌宕起伏的大年初一,在忐忑中就这样度过。

过了初一初二,初三也很值得期待,一般这天大家开始走亲戚了。我家虽没有亲戚,但妈妈总惦记早年帮助过我家的老邻居,如潘大爷、潘大娘,就会去给二老拜年。还有在平时工作中给予爸爸帮助的同事,如住在东六路口的张妈家。爸爸语言人家听不大懂,走亲戚都是妈妈带着我去,爸爸则跑到民乐园东门内的老乡汤伯伯家。

我乐颠颠地跟着妈妈走亲戚,不为别的,只为在亲戚家能吃到久违的点心,还有家里没有的吃食,常常还有意外收获。如果收到一二毛钱,回来后就捏在手里向小伙伴炫耀,感觉自己像中了大奖一般。

我们回家后,爸爸并不在家里,这时妈妈便让我去汤伯伯家喊爸爸,这也是我最愿意干的事。

一路小跑,到汤伯伯家,一准有汤伯伯、李玉梅叔叔、唐叔叔等几个老乡,大家也一准到了微醺状态。我的到来,像燃着的炮捻子,迅速让小屋喧闹起来。一进屋,遵照妈妈教导,汤伯伯、李叔叔、唐叔叔的一轮拜年、问好,让这些老爷们欢喜起来,这个亲亲、那个搂搂,顺手一毛两毛地往口袋里塞,我则乐的没有了形,爸爸也高兴的合不拢口,但说到回家时爸爸却为难起来。搁平时,我来叫他,打了招呼起身就走,如今过年,虽然喝了一天酒,但儿子却收了人家的钱,收了钱就走,未免太“那个”了。

爸爸左右为难,汤伯伯善解人意,他佝偻着身子微笑着抚摸着我的头说道:“宝华,有个儿子真好!过年呢,你早点回去吧!”其他叔叔也附和着让爸爸回去,还嘱咐我“搀好爸爸”。

我搀着爸爸走出汤伯伯家门,他并没有醉,还夸奖我“今天表现得很好!”,我小小的心里,装满了快乐。突然,有人家燃放了一鞭400响,硝烟腾起的那一刻,我松开爸爸的胳膊,跑向一地碎屑,埋头捡起了漏炮。(西安旧事)

X 关闭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海峡空净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0   联系邮箱:396 029 142 @qq.com